胎息

心意六合拳与形意拳的区别


  姬龙峰先公将其“神枪”劲气贯于拳功诸形,由万千招势提炼而创十二大势,直至姬氏第三代弟子仍盛传不已。心意把,心意拳,形意拳,心意六合拳。

  此技分前后各六势,前六势:金钢捣碓、夜马奔槽、熊膀、真形实象等;后六势:白鹤亮翅、虎 扑、燕子取水、鹞子钻林等。

形意拳五行拳

  其中真形实象有歌曰:“一身寒冷战悚悚,身子如背锅,两手把腮托,两肘不离肋,两手不离心,出洞入洞紧随身。”然天地万物总在变化发展,龙峰遗技随其传人之更迭和传域的变迁而变化发展。

  仅就此技北支而言,传至先公第三代弟子“神拳”李能然,即已经三期变化:一期,十形、四把;二期,三拳、五行;三期,进退连环、五行炮及有明显发展的五行、十形等。因第三 期也远在一百二十年前,故此三期者皆称早期拳法。

  —期拳法:十形,四把

  龙峰十二大势经充实和发展变为十形和四把。

  (一)十形。

  十形也称十大形,乃十路短拳,拟取天地间凶禽猛兽诸如龙、虎、鹰、鹞、蛇、

  马、熊、猴、燕、鸡等十物搏击之绝:龙有搜骨之法;虎有 扑食之勇;鹰有捉拿之巧;鹞有束翅之能;蛇有分草之力;马有奔蹄之功;熊有竖项之力;猴有纵身之灵;燕有取水之巧;鸡有斗食之.勇。心意六合拳与形意拳的区别。

  兹就龙、虎等形概言如下:

  龙形:

  由左手足在前,重心偏于右后腿的六合势开始,蹬右腿、身前移,随即蹬左腿,右腿屈膝猛上挺,两足右上左下离地腾身;同时,右拳前上冲,左掌附于右肘内侧,两手心皆向后上,此为“起似蛰龙登天”之龙形起势。

  继之,右足外展前落,左足内扣而后落,两腿屈膝;下势,坐盘,上身前倾约四十五度,同时右手里旋变掌向前下扑落,收贴右胯前,左掌擦经右掌背,前探至腹前,两掌掌心向下,掌指向前,两眼炯视前掌,此为“落如霹雳击地”之龙形落势。

  说时迟,那时快,拳中蹬腿、移身、起纵、冲空、下落、坐盘,及手起复落,乃一气呵成,瞬间即定,此为龙形之左势。右势者,由左势起身、蹬腿、移身、起纵等均与左势对称。

  虎形:

  由左顺步六合势开始,随身之前移,右足提^左踝关节,两腿紧靠,足尖上翘i同时,两手 阳拳收抱腹前,此为起势。继而,随登左腿右足向前大迈,左足随 '跟,两腿右弓左登直,成右虎步;同时,两手内旋变掌以凸孤向前抖扑,两掌前倾,间隔一拳宽,此为落势。

  虎形者,形简力奥,行功时,劲气内充,后腿猛蹬,前足抖踩,如踩毒虫,前扑纵力,在此一蹬。

  拳经言:“足打踩意不落空,消息全凭后腿蹬。”虎形抖扑,甚有绝微,由起势抱拳至内旋变掌,要疾翻,在沾身前即翻完,以免中线失控和内力自耗。沾身时,先坐腕上托,力点在掌根,进时,竖掌,力点在外掌沿,以控敌中线。落时,挺腕,力点在指端。两掌力迹,形如盘桃,起自掌根,落在指梢。虎扑形似简,技妙却无边,练到纯青处,只在弹指间。

  当初,在十大形中,并无熊形而有猫形。猫形,取其“扑鼠之艺”,只因猫虎扑技相近,才去掉猫形,补以熊形。今在河南洛阳等地仍有沿练有猫形的十大形者。

  十大形之基本结构,是每形由起落两势组成。此所谓起落,并非一般含义的上起、下落,而是出自晋豫方言的形意拳之专用语,如 《拳经》所言“起是去也,落是打也”,十大形之每形起落两势一般皆为形简力妙的拳势。练时,按左右势反复进行。形分起落左右,正是十大形原貌之特点,今六合北支戴龙邦乃李能然之继艺中,仍保此古风。而六合南支,则有不同,其将有关每形的诸多引伸招法也列入各形中,如现在南支龙形中,除原有的龙形大劈外,尚增入龙调膀、龙括横等;虎形中,除基本形虎扑外,则增有虎镦山、单双虎抱头、虎摆尾等。

  (二) 四把。

  龙峰拳法经发展变化,逐渐拓宽了练功方式,不再拘泥于单形单势的反复练习,尤当习者具备了相当功力后,就产生了对诸形诸势综合于一的套路要求。初为短套路,仅含虎扑、鹰捉和单双把等,后来增至包括龙、虎、猴、马、鹞、鹰等形,及人之特技的三十余势,诸如疾步箭穿、横拳、虎扑、鹰捉、猴竖蹲、虎蹬山、挑领、怀抱顽石、丹凤朝阳等,达到由简入繁的套路境界。然浮于万招仅初阶,精于一势即上乘,基于技击之需,渐把多势返归十形,虎扑、双把等合于横拳,保留单把挑领及斩手等。如此由博返约,而成仅含横拳、挑领、鹰捉、斩手此四势的精练套路,名曰四把。下面分而述之:

  橫拳:

  由左足跟在前虚占地的寒鸡步起,进左步,随跟右步,成左腿前纠和右腿在后蹬直的左虎步。同时,左掌前挑开路,右拳时前爆发,左掌附于右手腕,《拳经》言:“出手横拳势难招”,势如雷霆,发如重炮,当者难逃。此横拳与后来李能然所传横拳不同,虽皆为“横”,但前者之横是相对竖而言者,横竖之横,竖为铅垂,横为水平,即向前平发之拳:后者之横,乃纵横之横,纵指前后,横乃垂之,是向左右摆拨之手,即里横或外横拳。论技击,前者主攻,后者主防。前后两“横”,字同意异势不同。对此,习者多含混不清。

  挑领:

  因挑领与横拳反向,故由横拳至挑领须以后转之势相衔接。其动作是,随右后转,扣左步,屈膝坐实,收右步,脚尖上翘,足跟虚点地,成右势鸡步;同时,右掌里上拨至右腮旁,右掌沉至右股内侧,昂首,缩颈,束身,眼前看,成其起势。上右步,左步后跟、弓右腿,左腿蹬直,自后足跟至头心成一前倾直杆;同时,随丹田前发及头心上射,左手疾下採领,右掌猛上抖挑,成挑领之落势。此势招毒劲猛,万勿轻用。

  鹰捉:

  由挑领落势上左步,至右足前,足尖翘起,足跟虚着地成左鸡步;同时,右手行凹弧回经胸 前而上翻至口前,事心向后上方; 左掌护于右肘里,缩身,仰脸,眼看右手前,成其起势。进左步,弓左腿,右腿蹬直,成左弓步;同时,左掌向前擦经右掌背两掌翻落,疾採重按至腹前,如《拳经》所言:“鹰捉四乎,足下存身,进步採打莫容情。”拟取雄鹰猎物之状,使之难以“反活”。

  斩手:

  由鹰捉,上右步至右足前成右鸡步,左掌上穿至口前,掌心向后上方,右掌护于右肘内侧,昂首,缩颈,束身,眼看左手前,成其起势。进右步成右弓步,同时右掌向前朝其眉间突斩,或以抖锉劲气片斩其颈,左掌附于右肘间。

  以上横拳、挑领、鹰捉、斩手即初期的四把。后来,在头把(或谓“头拳”)横拳之前增入一个辅助势“疾步箭穿”疾上三步,即由左鸡步探掌,上右步,上左步,疾上右步于右足跟后,速前移左步仍成左顺势鸡步探掌,以此疾风闪电之势作为对整个四把拳的引入。

  左末把斩手之后,加一右反背和左鸡步探掌之组合,以承接斩手和开起横拳,而使四把产尾以此衔接,如环无端。

  共反背:由斩手起,收提右膝左独立;右手以凹弧回落复起,经胸前向其鼻间弹钻,左掌护 于右肘内侧,眼看右拳。继之作鸡步探掌:由反背疾落右足,随起左足前移成左鸡步;同时,右拳回落变掌置于脐右侧,左掌探经右掌背向前探出,高齐脐、两掌掌心向下,掌指朝前。此定势与疾步探掌 之定势相同,之后,即可作头把右横拳。

  四把的步法、起势多鸡步,也称寒鸡步;落势多弓步,弓步分多种,四把之弓步前足朝正前,也称虎步。两者各有其妙用,鸡步显效于轻灵,虎步突出其强攻。

  四把不仅是龙峰拳系中主要拳法之一,又是派生门内多拳之母拳,故而着意详述之。可惜,昔曰多有对四把脉络及内意不明者,诸如对其疾步、鸡步,含混不清,乃至将其诸势冠以“金鸡”二字,误将四把作为形意十二形中之鸡形,传世百年,影响至深,以至多有人认为形意门中并无四把等等。诸如此类,皆与实际相背矣。

  心意六合拳的五行是以中医学的五行为理论基础的。它们同属于祖国的传统文化。《心意六合拳谱论》中曰:“五行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内对五脏,外应人之五官。如心属火,心意勇力生,脾属土,脾动大力攻,肝属木,肝急火焰蒸,肺属金,肺动阵雷惊,肾属水,肾动快如风。此五行之夺于内也。目通于肝,鼻通于肺,耳通于肾,口舌通于心,人中通于脾。此五行之著于外也。故曰:五行真如五道关,无人把守自遮自灵之,五行真确论也,而最宜和也。心手通属火,鼻尖通属金,火到金回,扑自然之理,而馀此类推也。”

形意拳五行拳

  《谱论》把心意六合拳中五行的内外作用和具体表现均作了非常详尽的描述。内家拳就必须要锻炼好内脏,内脏不实,气血乖乱,滋生百病,只有“充实如太仓”才能邪气不入,永保旺盛的战斗力。

  我们人体之心和手心、脚心都属火行,鼻尖则属金行、火到金回,这是云手的作用,可以非常有效地锻炼心肺。这是逆反的锻炼方法,也就是在逆死中求生之意。其他脏腑以此类推,都是以五行相克之颠倒练法进行锻炼。这种颠倒之法在技击的外观上表现为柔可克刚,守可为攻,弱能胜强,死中得生等等。

  心意六合拳拳法中的五行具体何在呢?

  《谱论》 中曰:踩、扑、裹、束、撅就是以人的本体五脏和外在的五劲相应,内外高度统一协调作用的实在表现。“踩者,如踩毒物也”是说明以足踉部动作和足掌要协调准确,疾快如风。也就是要求在锻炼心意六合拳时,以足跟为落点,以足掌为踩面,全部动作要非常沉稳迅猛,只有这样踩劲方出,才会产生“如踩毒物”的极佳作用。足跟通肾,肾乃人体先天之本,故踩劲为五劲之先,也是五劲统一作用的坚实基础。《谱论》中:“去意好似刮地风……肾动快如风”都是对踩劲上下行动的生动描述。

  “扑者,如虎扑物也”是指手足相顾相护上下相连的作用。虎为百兽之王,其扑物具有雷霆万钩之势。扑劲关键在于坠肘,肘部通肺,故扑者乃为“肺动阵雷惊”之意。

  “裹者,包裹而不露 也”,在手足上下相顾相连的基础上,人本体要尤如苍茫大地一样包括万物,而又不露其机,故括劲实为“脾动大力攻”之意。

  “束者,上下束而为一”,这是说明人体本似一束火把,人心属火,为人体君火,《谱论》中曰:“心一动战,而内劲出矣”。这内劲应何而出呢?就是人本体束得越好,发挥的技击作用力就越大。所以说“束者”实乃“心急勇力生”之意。

  “撅者,抖撅也”,这是心意六合拳五劲高度集中、统一发挥作用的技击总和,在前四劲形成了上下束而为一的作用下,撅劲就尤如山洪暴发、天崩地裂之势,锐不可挡,这就是心意六合拳中内劲的真实体现。但这种体现并不是一攻一击的离散作用,而是尤如熊熊大火的火焰一样不停地窜动,上下不息,故说“撅者,抖撅也”,实乃“肝动火焰蒸”之意。

  《谱论》中曰:“五行一发响雷声,拳击雷动风声响,山林不能阻隔……五行顺一气,放胆即成功。”这些都是心意六合拳中五行运用的具体法则。只有这样运用五行之五劲,才可能产生出心意六合拳的技击高效。心意六合拳的五行具体运用在锻炼的操作方式方法中,其要求和我国的传统气功是相一致的,同样是「攒簇五行」,是把人本体的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这五脏的气聚合一处,存入丹田,再自丹田爆发而出或存养丹田。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看出,心意六合拳是一种动静相兼的拳。

  以上均是五行在心意六合拳中的有机联系和功用,掌握好了五行的锻炼法则,可起到“药补不如食补,食补不如练补”的调和百病的理想效益。